昆明商業洼地之一——東三環商住開發失衡,補課剛剛開始

昆明商業過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,大型購物中心嚴重供過于求,積壓未能消化的商業面積也居高不下。但硬幣的另一面卻是,盡管商業面積總量過剩,可是分布并不均勻,二環內市中心、南市區以及北市區商業供應量太大,購物中心摩肩接踵,而另外一些區域,大型商業中心卻相對短缺,商業供應相對不足,比如經開區、空港等區域。

云南房網近期策劃了一組系列報道——昆明商業洼地,試圖以更全面的視角來解讀昆明商業開發的區域不平衡現狀。本文是第一篇。

微信圖片_20230411145523

保利城拾光坊是東三環沿線商業“補課”的一部分,只不顧體量仍然較小

東三環沿線開發已經持續多年,如果從最早的金沙小區算起,已經有25年歷史了,但東三環沿線作為一個城市板塊,卻很少有人提及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板塊整體性并不強,而是分散為相對獨立的幾個片區,這些片區的名字更加為人熟知。

比如開發歷史已經有20年的世博片區,近些年開發火熱的方旺片區和白沙河片區,以及即將大規模開發的涼亭片區。

在上述片區中,除了尚未真正啟動建設的涼亭片區,都有一個共同特點,即商業相對不足,不要說大型購物中心,連中型購物中心也鳳毛麟角,導致東三環沿線沒有肯德基、麥當勞、星巴克、優衣庫、無印良品等體現商業成熟程度的品牌,甚至就連在其他區域早就過剩的電影院、大型商超,東三環也只有朝九晚五小區的福緹商業中心才有,可是這個商業中心體量只有2.1萬平方米,在昆明根本不值一提。

福緹商業中心

位于金瓦路上的福緹商業中心,體量約2萬方左右

即將開業的保利城拾光坊算是東三環商業補課的一部分,但也只有2萬平方米,體量仍然較小,基本屬于社區商業規模。據說保利城后續還有商業,不過眼下是指望不上的。

東三環沿線過去的商業規劃以汽車銷售服務、旅游商業等業態為主,比如白沙河片區的花之城、車行天下,虹橋立交附近的虹橋車市等,都是如此,并不面向區域居民,導致東三環商業發展結構不合理,商業消費落后。

本來,規劃中三環沿線也有幾個商業綜合體項目,比如博欣時代商業中心(占地約60畝)和虹橋·惠悅城(占地約23畝)兩大商業綜合體項目,前者現由昆明交投旗下昆明建投地產開發,后者則是昆明公租房公司開發,但兌現還需要時日。

5b972fb61718015abfd03b1a2855548

東三環兩大在建商業綜合體:虹橋·惠悅城和博欣時代商業中心

另外,大華公園天下也規劃有環湖商業走廊,可是距離全面建成投用還要很多年。白沙河片區的另一個商業項目位于白沙河西側,現在更是連影子都還沒有。涼亭片區因為有新昆明體育中心和新昆華醫院,規劃居住人口也比較多,又有多條地鐵經過,規劃的商業面積倒是不少,可是整個涼亭的一級開發才剛剛起步,商業兌現遙遙無期。

東三環目前建設中,規模較大的商業項目倒是還有兩個,一個是地鐵5號線終點站的上蓋TOD項目,另一個是世博園門口的商業街。后者已經在招商階段,前者正在建設?墒堑罔FTOD的開發方是軌道公司,這些年房地產開發的表現表現平平,能不能做好這個TOD項目的商業運營大有疑問。華僑城在世博園門口的商業規劃倒是頗有雄心,但受制于片區人口密度,只能走旅游商業的道路,并不容易做好。

東三環沿線的商業發展為什么比較落后?

首先是因為東三環沿線開發相對較晚,大規模開發是最近10年的事,人口聚集更晚,錯過了商業地產的黃金時期。規劃的不少商業項目就因為錯過了發展黃金窗口,導致開發企業畏手畏腳。

其次是東三環沿線是狹長地帶,南北跨度超過8公里,人口分散,對商業開發不利。另外,東三環作為雙向6車道的快速道路,割裂了道路兩側的聯系,同樣不利于商業人氣聚集。

東三環沿線的住宅在歷經20多年后倒是已經頗具規模,近些年有人口聚集加速之勢,但商業供應不足的短板讓整個片區的配套水平相對落后,補課剛剛開始。

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于傳播信息之目的,如有版權異議,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系刪除或協商處理。凡署名"云南房網"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,不得轉載。爆料、授權:news@ynhouse.com。

相關資訊

猜您喜歡

參與討論

登錄 注冊

熱門評論